研究人员从加勒比鹦鹉身上提取了古代的DNA,并将其与现代鸟类的基因进行了比较,发现两种被认为是岛屿特有的物种有着更广泛的生存范围。这一证据阐明了鹦鹉的大规模濒危,表明人类的互动,包括数千年来的贸易和重新安置,已经模糊了对它们的自然栖息地和历史分布的了解。
最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从加勒比鹦鹉身上提取了古代DNA。通过将这些DNA序列与当代鸟类的DNA序列进行比较,并检查化石和考古样本,研究小组确定,之前被认为原产于特定岛屿的两个物种曾经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鹦鹉是如何迅速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的,所有物种中有28%被认为受到威胁。对于栖息在岛屿上的鹦鹉来说尤其如此。
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第一次航行到加勒比海时,注意到成群的鹦鹉数量如此之多,以至于“遮蔽了太阳”。今天,加勒比地区超过一半的鹦鹉已经灭绝,从大型颗粒金刚鹦鹉到麻雀大小的鹦鹉。
生物学家试图保护现存的鹦鹉物种,但由于对它们以前的分布知之甚少而受阻。这主要是由于它们与人类的复杂历史。
“人们一直对鹦鹉很着迷,”主要作者杰西卡·奥斯瓦尔德说,她是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法医实验室的高级生物学家。“几千年来,土著人一直在各大洲和岛屿之间运送鹦鹉。后来,欧洲殖民者继续了这种做法,我们今天仍然在四处移动它们。”
几个世纪的交流和贸易使得人们很难知道鹦鹉是如何走到现在的。目前生活在加勒比地区的24种鹦鹉中,有一半是从其他地区引进的,目前还不清楚本土鹦鹉是在它们栖息的岛屿上进化的,还是以同样的方式被运送到那里。
幸运的是,它们在人类中的受欢迎程度意味着鹦鹉偶尔也会在考古遗址中被发现。它们的骨头是在垃圾堆中找到的,还有贝壳、鱼骨和其他食物残渣。
作者将亚马逊鹦鹉属的悠久历史拼凑在一起,重点关注两个物种——古巴鹦鹉(A. leucocephala)和伊斯帕尼奥拉鹦鹉(A. ventralis)——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古代的DNA样本。来源:克里斯汀·格蕾丝
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南佛罗里达考古和人种学馆长、资深作者米歇尔·勒费弗尔说:“有记录显示,人们把鹦鹉养在家里,因为它们的羽毛而受到重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能是食物的来源。”
与其他热带地区相比,鹦鹉在加勒比地区的化石记录也异乎寻常地好。然而,很少发现完好无损的标本。更常见的是,它们的骨头断裂或分离,而且并不总是能够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物种。
DNA可以在物理比较不足的地方提供明确的答案,合著者大卫·斯蒂德曼渴望看到他们是否可以提取保存在骨组织中的残留遗传物质。奥斯瓦尔德是佛罗里达博物馆的研究生和博士后,她最近完成了一项概念证明,她成功地对一只已灭绝的加勒比鸟类的DNA进行了测序,这只鸟在一个蓝洞中保存了2500年。用同样的方法,她后来发现加勒比地区一种已经灭绝的不会飞的鸟与非洲和新西兰的一种同样已经灭绝的陆地鸟类最接近。
“对我来说,这个项目最令人满意的一点是,我们可以用化石从地下挖出来时根本无法想象的方式来利用它们,”佛罗里达博物馆(Florida Museum)退休的鸟类学馆长斯蒂德曼说。
作者将亚马逊鹦鹉属的悠久历史拼凑在一起,重点关注两个物种——古巴鹦鹉(A. leucocephala)和伊斯帕尼奥拉鹦鹉(A. ventralis)——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古代的DNA样本。
在这两种鹦鹉中,古巴鹦鹉目前分布最广,在古巴和巴哈马群岛、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的一些岛屿上有孤立的种群。它们是该地区唯一没有濒临灭绝危险的本土鹦鹉之一。
伊斯帕尼奥拉鹦鹉很难适应人类造成的变化。它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录,濒临灭绝,完全是同名岛屿的特有物种。
在伊斯帕尼奥拉岛和波多黎各以外收集的大部分化石碎片最终被鉴定为属于更常见的古巴鹦鹉。但当DNA结果出来时,结果却不一样了。巴哈马古生物遗址的化石实际上是来自伊斯帕尼奥拉鹦鹉的,这表明在人类到达这些岛屿之前,这个物种的活动范围曾延伸到整个巴哈马群岛。
同样,研究结果表明,古巴鹦鹉曾经居住在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最大的岛屿上,现在它们已经从那里消失了。
LeFebvre说:“这项研究最引人注目的事情之一是发现了可以被认为是黑暗灭绝的物种。”“我们正在了解多样性,直到我们仔细观察博物馆的标本,我们才知道它的存在。”
在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的考古遗址以及小安的列斯群岛南部遥远的蒙特塞拉特岛发现的骨头也被确定为伊斯帕尼奥拉鹦鹉的骨头。它们很可能是由人类运送到那里的,这个物种在岛上已经不复存在了。
根据奥斯瓦尔德的说法,了解物种曾经在哪里繁衍——无论是自然地通过它们自己的方式还是在人类的帮助下人工繁殖——是保护它们仅存的多样性的第一步。
“我们必须考虑我们认为是自然的东西,”她说。“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改变自然世界,我们认为某些地区特有的物种可能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近期范围减少的产物。”这需要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进化生物学家和博物馆科学家共同努力,才能真正理解人类在多样性变化中的长期作用。”
参考文献:《人类到达加勒比海后鹦鹉多样性的变化》,作者:Jessica A. Oswald、Brian Tilston Smith、Julie M. Allen、Robert P. Guralnick、David W. Steadman和Michelle J. LeFebvre, 2023年9月25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DOI: 10.1073 / pnas.2301128120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布莱恩·史密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朱莉·艾伦和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罗伯特·古拉尔尼克也是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
这项研究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
本文来自作者[星玮]投稿,不代表文学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8ucq.com/wenxuehao/1162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文学号的签约作者“星玮”!
希望本篇文章《解开鹦鹉的过去:古老的DNA揭示了加勒比地区意想不到的灭绝》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文学号]内容主要涵盖:文学号, 名著深析, 创作秘笈, 经典文脉, 诗词鉴赏, 作家故事, 每日文萃, 写作指南, 文本细读, 文学灯塔, 经典重释
本文概览:˂pclass="8d5a-cb1e-9d87-04f2 description"˃˂pclass="cb1e-9d87-04f2-e3fa description"˃研究人员从加勒比鹦鹉身上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