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兰?昆德拉最著名的小说《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中,一位持不同政见的捷克艺术家在德国受到盛赞,她发现自己被誉为“圣人或殉道者”。然而,萨宾娜抗议说,她的“敌人是媚俗,不是共产主义!”昆德拉先生于7月11日逝世,享年94岁。作为一名流亡作家,他从一名狂热的青年社会主义者转变为一名享誉全球的作家,他剖析并嘲笑了统治他的祖国直到1989年的苏联卫星政权的愚蠢和残酷。尽管如此,他始终坚持艺术高于任何意识形态,并在一个“充斥着思想,对作品漠不关心”的时代捍卫小说家的职业。
对于昆德拉来说,真实艺术的死敌是媚俗:在任何社会制度下,自恋的多愁善感都会抹掉现实,并鼓励人们“凝视美化谎言的镜子”。他以尖刻的讽刺、尖刻的机智和杂技般的文学技巧,嘲笑任何他发现的美化谎言——无论是在政治、文化还是个人关系中。在苏联集团解体前后,昆德拉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抽象理想主义批评者之一,这种理想主义可能导致暴政。在敏捷、零碎、散文式的小说中,他把目标对准了人们对历史的信念,认为历史是一场向着“兄弟情谊、平等、正义、幸福”前进的“大长征”。
然而,他对“极权主义”理想主义者的蔑视源于他作为其中一员的经历。1929年,他出生于布尔诺,是一位音乐家的儿子,后来在布拉格学习文学;1948年共产党掌权后,他创作了歌颂共产党革命的诗歌。他在《笑与忘之书》中写道:“我也曾在一个圆圈里跳舞。”他也感受到了“这个圈子的魔力”。
很快,这个圈子破裂了。1950年,他被开除出党,这在《笑话》中有记载。尽管有一段时间他回归了对党的忠诚,并在布拉格向电影专业的学生教授文学,《笑话》(1967年出版,后来被禁)使他走上了官方耻辱、异见和流放的道路。在1968年苏联入侵后,他理解了“一个人经历国家灭亡是什么感觉”,从1975年开始在法国生活。后来,他开始用法语写作。
俏皮、难以捉摸、富于实验精神的昆德拉不仅避开了“大进行曲”,也避开了宏大的宣言。他在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表示:“我一生的抱负,就是把最严肃的问题与最轻松的形式结合起来。”音乐,他的初恋,给了他一个榜样。他的小说由一系列的变奏曲组成(通常分为七个部分),这些变奏曲的风格正是他所欣赏的最伟大的中欧作家的风格:“分析、清晰、讽刺的特权领域”。
在《笑与忘》(1979)和《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1984)的突破之后,世界各地的读者和作家——从菲利普·罗斯到萨尔曼·拉什迪——都在昆德拉身上找到了解放的灵感。怀疑论者认为他冷漠、操纵欲强、冷漠。他对男女感情生活的冷眼、甚至粗暴的评价招致了厌女症的指控。他不仅陶醉于“历史中未被发现的喜剧一面”,而且陶醉于“性的(难以接受的)喜剧一面”。
尽管后来的小说——他写了十部——在规模和影响力上都有所缩小,但他对小说艺术始终保持着信念。对于昆德拉来说,小说家“既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预言家”,而是“存在的探索者”。小说在一个被遗忘的时代保留了现实,因为“人与权力的斗争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幽默赋予小说以韧性:不仅是有趣的转折,而且是一束“不显眼的光”,“照耀在广阔的生活景观上”。它的死敌,无论是在共产主义社会还是在消费主义社会,永远是媚俗的不诚实和虚假的团结。昆德拉认为,小说家们在无情的感伤主义者和空想家面前打开了一个自由和宽容的领域:一个“没有人拥有真相,每个人都有权被理解”的地方。
本文来自作者[航哲]投稿,不代表文学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8ucq.com/wenxuehao/737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文学号的签约作者“航哲”!
希望本篇文章《米兰·昆德拉是一位以尖刻的讽刺和尖刻的机智著称的作家》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文学号]内容主要涵盖:文学号, 名著深析, 创作秘笈, 经典文脉, 诗词鉴赏, 作家故事, 每日文萃, 写作指南, 文本细读, 文学灯塔, 经典重释
本文概览:˂pclass="87a1-5114-e3c5-1e07 description"˃˂pclass="5114-e3c5-1e07-94f9 description"˃在米兰?昆德拉最著名的小说...